春天里的藏家故事|水果攤“擺”出生態(tài)富民路
春風吹,高原綠,藏家人用獨特的風俗和熱情,迎接著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沿著219國道途經西藏林芝米林市羌納鄉(xiāng)羌渡崗村時,尼洋河與雅魯藏布江交匯的壯美景觀令人駐足,成為許多游客的打卡點。勤勞的羌渡崗村婦女們,在這里擺起水果攤,還賣起了甜茶、青稞餅,吸引了眾多遠道而來的游客。
這是羌渡崗村的水果攤(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創(chuàng)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米林農場,為米林水果種植打下了基礎。據悉,以前村里銷售的水果,都由米林農場供應。
57歲的羌渡崗村村民查果,是第一批在村口賣水果的婦女,距今已近15年。查果的水果攤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也記錄著村民們思想和生活的轉變。
走進查果家的院子,一側是色彩明亮的藏式小樓,一側是裝修現(xiàn)代化的陽光房。坐在門口的沙灘椅喝上幾口酥油茶,是獨屬于高原的浪漫。
查果家房前屋后都種滿了果樹。“現(xiàn)在已經種了500多棵,有蘋果、李子、車厘子?!辈楣f。除此之外,她還開荒種植,整個冬季都忙著育苗?!斑@是去年冬天嫁接的,你看都發(fā)芽了?!辈楣麧M臉欣喜地指著枝干上的嫩綠小芽說。
查果在自家果園里(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為了支持村民們種植果樹,現(xiàn)在政府每年都會給每家發(fā)40棵左右的苗木?!鼻级蓫彺宕逦瘯魅味嗉f,“2021年開始,村集體又種植了50畝果樹,未來要增加到300畝,這些水果基本都能在村口賣完?!?/p>
“2000年的時候,只有5、6戶在賣水果。后來我?guī)Т蠹胰ジ浇慕_縣、派鎮(zhèn)等參觀學習,看別人怎么售賣、怎么搞衛(wèi)生?!?8歲的邊巴是羌渡崗村前村委會主任,他回憶,“以前攤位沒有通水,從村里接出的管道一到冬天就裂。隨著硬件改善和大家售賣經驗日漸豐富,村民們的變化越來越大?!?/p>
如今,通過賣水果,村里不少人家都開上了小轎車。羌渡崗村的水果攤位整潔有序,擺攤的婦女們身穿民族特色服飾,用流利的普通話與游客交流。
查果正在向游客銷售水果(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售賣水果給村里帶來的最大變化是思想的變化,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羌渡崗村駐村第一書記阿牛說。
多吉表示,未來村里還計劃豐富產品種類,例如牦牛肉干、牛奶等農牧產品,“我們希望進一步挖掘旅游資源,讓村民的收入更上一層樓?!?/p>
春到高原桃花開。世代生活在羌渡崗村的人們,正迎來生態(tài)富民的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他們?yōu)椴堋疤一ü?jié)”保駕護航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近日,波密縣“桃花節(jié)”在春風的擁簇下華麗召開。[詳細] -
“郎卡杰”唐卡進社區(qū):描繪文化交融的故事
傳統(tǒng)的對口援建,只是輸血式的給予。而成都錦江區(qū)在甘孜爐霍打造的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學校,將青藏高原的孩子們,從一個放牛娃培養(yǎng)成為一位唐卡畫師、可以傳承國家級非遺的人。[詳細] -
西藏林芝:灼灼桃花惹人醉
嘎拉村位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區(qū),素有“桃花村”的美譽。每到春天,村里桃花競相開放,與油菜花交相呼應,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