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苯裉欤哌M河南蘭考,遍地泡桐已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而蘭考人把泡桐叫作“焦桐”,因為這是當年焦裕祿同志帶領他們栽種的。雖然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不到兩年時間,但他帶領群眾治理風沙、改變面貌的痕跡永遠留在了蘭考的大地上、蘭考人民的心里。
現(xiàn)在“痕跡管理”比較流行,這對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有促進作用,但一些地方和部門重“痕”不重“績”,一些干部留“跡”不留“心”,結果是把痕跡留在紙面上、影像中以及形形色色的表格里。有的“痕跡管理”還十分繁瑣,出現(xiàn)形式主義傾向,引起基層干部群眾的反感。近日,中央辦公廳發(fā)出《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各地各部門都應力戒形式主義的“痕跡管理”,切實減輕基層干部的負擔,讓他們集中精力干好工作,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干好工作,需要追求動機和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動機再好,如果效果欠佳,那也不是一種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當形式主義的“痕跡管理”讓基層干部懷著抵觸心理疲于應付、對實際工作并無真正促進作用時,那些“痕跡”也就失去了本來意義。這就需要搞清楚為什么要進行“痕跡管理”。如果是為了防止弄虛作假,那么,形式主義的“痕跡管理”是最容易弄虛作假的。在簽名簿上簽個到,就算下鄉(xiāng)到位了?在貧困戶家里留個影,就算幫扶到戶了?在材料里有個會議記錄,就算學習領會了?實際上,人民群眾評價干部,從來不看其填了多少表、照了多少相、開了多少會,只看其為人民辦了多少事、造了多少福。就拿脫貧攻堅工作來說,只有群眾真正脫貧了、日子過好了,幫扶干部才算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群眾自然也就滿意了。以名目繁多的“痕跡”作為檢驗標準,未必就能真正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反而可能助長弄虛作假之風。
“痕跡管理”是考核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但要真正用好,就必須重痕跡更重效果,不能搞成形式主義,不能讓可有可無的事耽誤為民造福的事。如果檢查考核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復,讓基層干部疲于應付、留下各種“痕跡”,不僅會占用基層干部大量時間、耗費其大量精力,還會助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工作進行考核是必要的,但必須明白考核是為實際工作服務的。工作要實,考核也要實,必須以考核之實推動工作之實,而不能讓人為了應付考核而“采華名,興偽事”??己瞬⒎窃O置的條目越多越細越復雜越好,而要實事求是、科學精煉,以促進工作、推動落實為原則,切不可掉入形式主義的泥潭。擔負考核職責的干部要經(jīng)常深入基層,切身體會基層干部的工作實際。就脫貧攻堅工作來說,既要了解貧困群眾的需求,又要了解幫扶干部的情況;既要體諒貧困群眾的困難,又要體諒幫扶干部的艱辛。在此基礎上,提出符合實際、簡便管用的考核要求,避免讓扶貧干部沒完沒了地填表、寫文字材料。形式主義的負擔減輕了,扶貧干部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為貧困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埋頭苦干十幾年送走“窮神”,谷文昌同志得到了福建東山群眾一致好評。古今中外,凡有作為者,都是把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痕跡留在人民群眾心里。我們要讓更多的干部重“痕”更重“績”、留“跡”更留“心”,用實干與擔當實現(xiàn)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3日 09 版)
-
追求“無我”的境界
“我將無我”就是忘我,彰顯了大國領袖的堅定自信,坦露了大國領袖的赤誠情懷,宣示了大國領袖的擔當精神。[詳細] -
“趕考”沒有完成時
2019-03-25 09:07:00 70年前的1949年3月,毛澤東把中共中央離開最后一個農(nóng)村指揮所“西柏坡”到北平建立新中國稱為“進京趕考”。在西柏坡,關于“進京趕考”的問題,毛澤東對中直機關各部、委、辦的負責人說:我們要進北平了...[詳細] -
人民觀點:干部成長無捷徑可走
多經(jīng)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難方能圖其遠。年輕干部成長成才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必須不棄微末、不舍寸功,一步一個腳印攀登,在攻堅克難中增長才干。[詳細] -
人民觀點: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
以敬畏心對待事業(yè)、職責,以平常心對待名利、得失,年輕干部才能真正無愧于心、有所作為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態(tài),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為黨和人民做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