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學者談唐卡傳承與藝術交融
不同于通常印象中的唐卡,十世噶瑪巴活佛卻英多吉的唐卡作品有遠、中、近景的空間營造,色彩上吸收青綠山水特點,且使用大量水墨技法。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熊文彬6日在北京介紹卻英多吉獨特的“漢式唐卡”。
當日,“漢藏藝術交流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暨“2021年中國唐卡傳承人口述史”工作坊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舉行?;顒佑芍醒朊褡宕髮W藏學研究院、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等主辦,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研究唐卡藝術的專家及唐卡傳承人參會?;顒蝇F場還布置了數幅唐卡作品供參會者近距離觀賞。
卻英多吉生活在明末清初,是明代中央封授的大寶法王,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熊文彬說,分析他的作品,可見其對藏、漢、納西等民族的藝術與文化兼收并蓄。這與卻英多吉臨摹了許多其它省區(qū)畫作、以及在麗江接觸了明代浙派畫家有關。以其《三飲食羅漢》為例,遠景大量留白、點綴飛鳥,設色淡雅,深具國畫文人畫特點。融合漢藏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創(chuàng)造力,使他成為西藏藝術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以“17-19世紀藏東地區(qū)的唐卡與漢藏藝術的整合”為題發(fā)言介紹,15世紀以來,西藏中部出現的勉唐畫派和欽孜畫派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受到明代宮廷唐卡的影響,這使以漢藏融合為特點的新藝術風格在衛(wèi)藏地區(qū)流行。而西藏東部地區(qū)位于漢藏交界地帶,一直是藝術交流的活躍地區(qū),有強勁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這一區(qū)域在16世紀中期出現了噶瑪嘎孜畫派,以漢藏混合為重要特征,對四川、青海等地都有重要影響,也使這片區(qū)域成為藏傳佛教藝術活躍的中心。
羅文華表示,未來唐卡的藝術風格將有怎樣的走向,值得關注。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館研究部主任當增扎西以夏魯寺建筑與壁畫藝術為例,探討元代漢藏文化交流。他介紹,夏魯寺的創(chuàng)建者介尊·喜饒迥乃出身于西藏當時著名的介氏家族。介氏家族因與掌管元代西藏地方政權的薩迦昆氏家族聯姻,受到元朝中央政府的格外禮遇和大量封賞,亦獲資助擴建夏魯寺,許多內地工匠參與了擴建工程。在夏魯寺的建筑結構、琉璃構件等細節(jié)及壁畫上,都可看到漢藏合璧的風格。
與會專家還就唐卡各畫派歷史源流、唐卡傳承人口述史研究等議題進行發(fā)言交流,并觀看唐卡紀錄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文創(chuàng)品掀起“最炫民族風”
2021年5月8日上午,“文創(chuàng)藏大·圓夢柳梧——2021年西藏文創(chuàng)平臺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總決賽在拉薩市順利落下帷幕。[詳細] -
拉薩堆繡唐卡傳承人羅布:高原古老“繡”技歷久彌新
50歲的羅布做了37年的針線活。歲月在飛針走線間溜走,他從師父那學來的拉薩堆繡唐卡技藝成為了西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詳細] -
精彩!文化惠民又富民—西藏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暢談文化建設發(fā)展
28歲的拉普次仁在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中整整演出了7年,扮演過劇中的7個角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