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一碗滾燙的茶,用蓋子慢慢刮開熱氣,眾人圍坐著邊喝邊聊,一碗濃茶的功夫,家長里短、矛盾糾紛都化解在熱乎乎的談話中。
“刮碗子”是西北地區(qū)民眾喜聞樂見的休閑方式和待客之道,也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金峰路街道的“楓橋經驗”。
圖為金峰路街道居民了解學習法律知識(資料圖)。金峰路街道黨工委供圖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深居西北柴達木盆地干旱內陸,是上世紀50年代因青藏公路修建和柴達木盆地資源開發(fā)而興起的一座工業(yè)小城,地處進藏入疆、通甘聯川的交通要道,多民族共居共融的歷史悠久。
1954年,格爾木建政時曾名為“阿爾頓曲克哈薩克族自治區(qū)”,“阿爾頓曲克”是哈薩克語“金色山峰”之意,城區(qū)最早主干道“金峰路”得名于此。如今,金峰路街道居住著回、撒拉、東鄉(xiāng)、保安、維吾爾、哈薩克等19個民族1.8萬余人,占街道總人口62%以上。
近年來,金峰路街道立足轄區(qū)多民族聚居、人員流動大、搬遷改造遺留問題較多的實際,探索建立黨建品牌,打造“金楓社工”志愿服務隊,其中“刮碗子”接訪工作室通過協(xié)商調解等多元方式,凝聚社區(qū)、司法等多部門力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平息于一線。
金峰路街道園林社區(qū)的老舊小區(qū)20多年間沒有物業(yè)管理,線路老化未分戶,變壓器年久失修,電費高、經常停電,居民反映強烈。
“我們把供電公司負責人、居民代表叫到‘刮碗子工作室’,經過歷時4個月的協(xié)商,最終免費為小區(qū)更換變壓器、挨家挨戶上門安裝電表,徹底解決了問題?!眻@林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喬鴻霞說。
圖為園林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喬鴻霞介紹電表分戶改造情況。馬銘言攝
城鄉(xiāng)過渡地區(qū)的“馬路市場”曾是金峰路一帶的“標識”。流動的便民菜攤、臨時的舊貨交易點等方便了居民買賣,也存在隨意擺攤、占道經營、影響街貌、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
“我們對這些市場進行整體挪動搬遷,為商戶減免租金、合理劃分點位,做好各項協(xié)調、規(guī)范、勸導工作?!苯鸱迓方值傈h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丁瑜說。
如今,老市場的熱絡在整齊有序的街面上延續(xù),商鋪、美食攤位鱗次櫛比,各民族的特色物產引得游客絡繹不絕......
而在各社區(qū),居民們搬著“尕板凳”聚在一處,“微課堂”用“家常話”宣講法律政策、市民公約、安全出行知識;“石榴籽”工作室中多部門共同入駐,常態(tài)化提供語言文字和就業(yè)技能培訓、免費醫(yī)療體檢、外籍人員子女入學、心理咨詢等服務。
圖為金峰路街道“尕板凳”“微課堂”現場(資料圖)。金峰路街道黨工委供圖
同時,街道充分發(fā)動和依靠居民,建立“社區(qū)黨支部+社會組織+社區(qū)黨員+社會志愿者”的“四社聯動”隊伍,吸納百余人在轄區(qū)劃分26個網格。每天,樓棟長、網格員及時排查、收集、上報居民動態(tài)信息、意見建議,由街道尋找相關部門協(xié)調解決。
70歲的韓艷花在園林社區(qū)住了20多年?!袄项^子生病,在床上躺了10年,社區(qū)的人天冷送棉被、天熱上門打掃衛(wèi)生,還來給我們檢查身體?!彼f,“感覺都是一家人,都想為家里出份力,單元門、外墻、樓道燈都換新了,我們幾個鄰居有空就下樓掃掃,有活一起干?!?/p>
2024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和格爾木市建政70周年。近年來,格爾木市緊扣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平安格爾木建設、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等工作,形成多元共治局面,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為民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