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西藏:翻越天塹——二郎山
【編者按】值此原西南軍區(qū)十八軍勝利進藏7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9周年、西藏昌都解放70周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暨西藏自治區(qū)成立55周年之際,我與耄耋之年的母親懷著對進藏英雄們無比崇敬的心情撰寫此文,深切緬懷那些為了西藏的解放、建設(shè)、守衛(wèi)而獻出寶貴生命、獻出青春年華、獻出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寶貴年華的所有雪域兒女。五十年代進藏的那些勇士們,雖然他們已大多與世長辭,有的永遠長眠在了雪域高原,但他們那種大無畏的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豪邁精神、豪情壯志與雪域高原永存。他們的精神像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樣盛開、怒放,像雪山之巔的雪蓮花一樣潔白,像藏族群眾雙手捧起的哈達一樣圣潔,他們的奉獻情懷永遠為西藏人民銘記。
當年,黨中央一聲令下,他們排除千難萬險:克服高原反應(yīng)、雪盲,戰(zhàn)勝嚴寒,越高山,涉險途,跨峽谷,斗雪崩、塌方;他們用了一年半時間,靠兩條腿、一雙腳翻越了14座海拔4000米以上大雪山,跨過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十幾條激流險灘、以及雅魯藏布大峽谷,完成了從四川到西藏前所未有的大進軍。其艱難程度堪比紅軍的長征,故世人稱其為“第二次長征”。
英勇頑強的十八軍廣大指戰(zhàn)員、和進藏人員踐行了時任十八軍軍長、西藏工委書記張國華將軍在進軍西藏誓師大會上立下的錚錚誓言:“誓把五星紅旗和八一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踐行了時任十八軍軍政委、西藏工委副書記譚冠三將軍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此去西藏,如果我為國獻身了,請一定把我的骨頭埋在到西藏。”“男兒壯志當報國,藏漢團結(jié)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他們守初心、踐行動,進一步體現(xiàn)出他們不但要解放西藏、而且要建設(shè)好西藏、守衛(wèi)好西藏的堅強決心和鋼鐵般的意志,體現(xiàn)出他們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老西藏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jié)、特別能奉獻”,這以“特”字當頭的閃光老西藏精神,既反映了進藏將士的精神風貌,又反映了西藏的特性,它他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品格的生動體現(xiàn),是中國共產(chǎn)黨紅色精神譜系的寶貴資源,是我黨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與西藏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是駐藏部隊、其他進藏人員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繼、百折不撓、英勇奮斗凝結(jié)而成的寶貴財富。
母親到達成都的第三天,那位熱心大姐就離開兵站搭乘便車回老家了,臨走前,她對母親依依不舍,千叮嚀萬囑咐。母親在兵站部待了整整一個多星期,終于等到了一輛前往甘孜的兵站汽車。一大早吃完飯,準備啟程出發(fā)。但是霧太大,行車不安全,得等大霧散去。直到快晌午時,大霧才逐漸散去。汽車要出發(fā)了,母親上了這輛帶著頂蓬的汽車。為了照顧母親,他們讓她坐到副駕駛,副司機和兩位押運軍用物資的軍人都坐到了后面。雖說春寒料峭,寒風刺骨,好在汽車上既有頂蓬,又有帆布簾子擋著,能遮風擋雨。車里面雖冷,但坐在后面的同志們還能扛得住。由于有的路面結(jié)冰,路況不怎么好,車行駛得不太快。
臨近晚上時,車到了雅安,再不能往前進發(fā)了,出了雅安接近二郎山,路況會變得尤為復(fù)雜。母親隨他們在雅安兵站住宿休息。晚上,在雅安兵站吃飯時,母親聽旁邊就餐的軍人們談起雅安,才知雅安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地方,是四川重鎮(zhèn),戰(zhàn)略地位不可小覷。
他們說道:青衣江和隴西河二水交匯,沖積出了由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這小小河谷,雅安便扼守其間。南下涼山、西控康藏、北上成都,有利的地理位置構(gòu)成了這個城市悠久的歷史。雅安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jīng)之路,千百年來,在南來北往的交流中漸漸融合成了“茶馬古道”。駝鈴聲西行遠去,生命在不斷往復(fù)中茁壯。同時, 它也是四川歷史文化名城,有“雨城”之稱,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不知不覺中,雅安這個美麗的名字已在母親心頭永駐。
第二天吃完早飯,母親隨兵站汽車再次上路了。從成都至雅安的平原地帶戛然而止,一出雅安就是高原山地了。前面就是雅安地區(qū)天全縣境內(nèi)的二郎山,它是入藏的第一座高山。山勢漸陡,路面時有積雪、結(jié)冰,拐拐彎彎,崎嶇坎坷,還要不時防著從對面突然拐過一輛汽車,嚇得你出一身冷汗,稍有不慎汽車就會翻入下面的溝壑。此時此刻,司機駕駛得格外小心。與此同時,司機告訴母親不要往外看側(cè)下方,下面就是萬丈深淵,看一眼,會嚇得你渾身戰(zhàn)栗,上下牙不由自主地打顫。母親一路緊張地不敢斜視,心里期盼著趕快走出這“鬼門關(guān)”。汽車經(jīng)過九曲回腸,不知過了多久,終于駛出了二郎山險境。路途逐漸平坦起來,車也開始提速了。
圖為當年二郎山盤山公路 圖片來源:央視網(wǎng)
這個時候,司機才松了口氣,冷峻的面孔露出了笑容,向母親講述道:“你瞧,每年這個時候,杜鵑盛開,紅、藍、紫、白交輝相映,此間不時飛來飛去的高原彩蝶使得她更絢麗。以陡峭險峻、氣候惡劣聞名的二郎山,是千里康藏公路上的第一道咽喉險關(guān),被人們稱為“天塹”,素有“千里川藏線,天塹二郎山”之說。二郎山巍峨俊秀,挺拔險奇,與古麟州交輝相映,在蜿蜒跌宕的一千米山脊上有明清以來各種廟宇亭閣近百間(孔),其建筑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廟內(nèi)壁畫、雕塑、石刻、題詞豐富多彩,均有較高的藝術(shù)和歷史價值。當年,為了打通二郎山修建康藏公路,以英雄的十八軍為主的上萬名筑路大軍開進二郎山,用最原始的筑路開山工具,以每公里7名軍人犧牲的代價,修通了六十公里的二郎山盤山公路。那首經(jīng)久不衰為世人詠唱的歌曲《歌唱二郎山》也因此聞名于世。”耄耋之年的母親還時常歌唱二郎山的優(yōu)美旋律: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枯樹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岡,羊腸小道難行走??挡亟煌ū凰鼡?,哪個被它擋。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剛,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中國西藏網(wǎng) 文/于雁軍)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
我要去西藏:一路向西
常言道:“兒行千里母擔憂?!迸R行前,外公、外祖母還千叮嚀萬囑咐:“路上一定要小心,到了西藏昌都一定給家里回封信。[詳細] -
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解放西藏歷史回顧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根據(jù)國際國內(nèi)和西藏形勢,高瞻遠矚地考慮了解放西藏的時機和策略問題,并隨著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發(fā)展,對解決西藏問題的考慮和籌劃也逐漸明晰具體。[詳細] -
老照片:支援和平解放西藏 迪慶藏族群眾為解放軍126團送糧修路
1950年至1951年,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2001年易名香格里拉縣,2014年撤縣設(shè)市)、德欽縣、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三縣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路進軍西藏的必經(jīng)要道,被確定為進軍基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