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日土縣甲崗村脫貧攻堅工作紀實:但見新城拔地起
站在山崗上,遠眺西藏阿里日土縣甲崗村,鄉(xiāng)村道路四通八達,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遠處青山逶迤,近處綠苗叢生,昔日的揚塵之地,如今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日土縣甲崗村在村“兩委”班子的積極帶領下,全體村民團結一心、努力奮斗,堅持在小康路上不迷路、不掉隊,把脫貧攻堅融入黨建發(fā)展、邊疆鞏固、維護穩(wěn)定全過程,形成了以黨建促脫貧、黨建促發(fā)展、黨建促增收的發(fā)展路子。依托資源稟賦,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6年的88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320萬元;正確處理脫貧攻堅與守邊固邊的關系,大力在維穩(wěn)一線開發(fā)就業(yè)崗位,加大轉移就業(yè)力度,依托項目建設組織開展勞務輸出400余人次,累計有260名貧困群眾不離鄉(xiāng)不離土、就近就便實現了就業(yè)增收,創(chuàng)收16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從2016年的8600元增長到2020年的23000元,真正做到了脫貧攻堅與就業(yè)增收“雙促進、雙增效”,每名群眾成為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的先進典范。
“2015年以來,甲崗村‘兩委’班子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成功探索出‘合作社+基地+農戶’扶貧新路徑,統(tǒng)籌各方資金,開展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yè)示范基地等建設,決戰(zhàn)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甲崗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偉色說。
據偉色介紹,2015年以來,甲崗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極落實國家投資,實施邊境公路、農村公路建設,1500余名群眾參與到公路建設中,共實現就業(yè)增收2000余萬元;落實國家投資710.42萬元實施農田灌溉工程及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3處農田灌溉工程,7眼安全飲水機井,解決443人飲水安全問題;投資21862.23萬元建設甲崗邊境小康示范村,修建住房149套,建設面積12253平方米;建設完成垃圾填埋場、給排水、農網升級改造、通信等工程,并投入使用。
在公共服務建設方面,落實國家投資60萬元建設甲崗村村級衛(wèi)生室,解決746人就醫(yī)問題;落實國家投資250萬元,建設村級幼兒園及附屬設施,一組幼兒園建設面積700平方米,容納學生60名,二三組幼兒園建設面積400平方米,容納學生60名;落實國家投資2999.44萬元建設苗圃基地,解決100余名貧困群眾就業(yè)問題;以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為契機,建設可容納300人的村級活動場所443.58平方米;實施美化綠化工程項目,目前,公園及民房區(qū)域綠化工程已經完成。
甲崗村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投資1097萬元建設白絨山羊示范養(yǎng)殖基地、農業(yè)綜合產業(yè)基地等新產業(yè),為實現群眾致富夢增添了發(fā)展后勁。開展植樹造林、苗圃培育等,有效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huán)境,打造全新生態(tài)創(chuàng)業(yè)平臺。大力發(fā)展村集體經濟產業(yè),吸納貧困群眾就業(yè),以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發(fā)展模式吸引群眾參與集體經濟發(fā)展。
同時,針對宣傳教育不到位、“扶志”“扶智”有欠缺等問題,縣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結對幫扶責任人等,多次深入甲崗村,大力宣傳脫貧政策法規(guī),累計開展政策上門宣傳150余場次,受益群眾12700余人次,印刷墻體標語30余條,制作懸掛橫幅100余條,實現政策上門全覆蓋;表彰一批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提高宣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及時消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實現群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觀念轉變,激發(fā)貧困戶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潛能;通過舉辦扶貧項目、扶貧技能、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培訓班,增強貧困戶脫貧能力……今日的甲崗村,人民安居樂業(yè),日子越過越紅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有效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水平
近年來,桑珠孜區(qū)牢固樹立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理念,通過采取“三個轉變”措施,不斷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水平,促進農牧民群眾實現更加穩(wěn)定、更可持續(xù)、更高質量就業(yè)。[詳細] -
那曲市嘉黎縣:特色產業(yè)強村富民
截至目前,基地產業(yè)共帶動農牧民合作組織49家、牧戶2138戶,其中貧困戶807戶;帶動就業(yè)15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低保戶共27人。[詳細] -
那曲市索縣加勤鄉(xiāng)貢塔雪村第一書記其美措姆:真心幫扶 實心做事
近年來,索縣駐村工作隊深入廣大農牧區(qū),圍繞駐村工作“七項重點任務”,為百姓辦實事、解難事,涌現出眾多令人交口稱贊的貼心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