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文化大講堂”正式啟動
中央文史研究館推出的國家級精品項目“中華文化大講堂”,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
“中華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以研究中華文明、推廣中華文化為核心目標,歷時兩年籌備,邀請130余位文史研究館館員、特約研究員和館外特邀專家參與,以名師講座、大家論壇、展覽雅集、藝術創(chuàng)作等豐富形態(tài),為大眾奉上國之精粹。
當天,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開講第一課:“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作為曾經的“故宮掌門人”,他說自己已經轉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看門人”。單霽翔從我國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7年成功申請了包括長城、敦煌莫高窟等在內的六項世界遺產講起,回顧了一次次文化遺產的搶救行動,闡述了這個過程中,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態(tài)度的轉變。
單霽翔認為,考古遺址應該回歸人們的社會生活,為現實生活作出貢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推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最令他感動的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的地點——良渚古城遺址。經過整治之后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除了考古遺址博物館外,還展現了莫角山宮殿建筑群、水城門等奇特的文化景觀、歷史風貌。開園以后,每天數以萬計的參觀者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年輕人?!八麄冊诠珗@里面流連忘返地體會考古學文化,體會生態(tài)環(huán)境,體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五千年的良渚古城遺址真正活了起來。很多學校在這里面建立課堂,進行學習,很多實踐性活動在考古遺址公園里面展開,使今天良渚古城遺址真正成了一片文化的綠洲,一片學習的園地?!眴戊V翔說。
單霽翔同時回顧了故宮不斷擴大開放區(qū)域的過程,他表示不僅將繼續(xù)推動大眾對文物的關注與熱愛,還將把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成功推廣故宮文化的經驗,傾注于“中華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中。
據介紹,中央文史研究館將帶領專家委員們從北京出發(fā),展開多城市巡回分享。孫機、樊錦詩、劉夢溪、仲呈祥、安家瑤、田青、蘇士澍、梁曉聲、陳來、范迪安、王石等國學、藝術、文學名家,也將陸續(xù)與大眾見面。他們將從中華詩詞、中華藝術、中華曲藝、文物遺產、哲學歷史等多元維度,以大眾喜愛的方式,走訪人文景觀、共享藝術審美。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王仲偉擔任“中華文化大講堂”指導委員會主任。他提出,大講堂活動要堅持“在場、在線、在地”的全方位理念,運用5G、云技術和各種新媒體傳播方式,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使沉睡在庫房里的典籍文物、凝固在文字中的智慧哲思鮮活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語言扶貧助力相對貧困治理
語言扶貧是指以整體素質提高為導向,以提升語言文字能力為中心,以各類語言因素和語言政策的高效協調配合為路徑的扶貧開發(fā)過程。[詳細] -
在語言能力提升上精準扶貧
2018年1月,《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對這類需通過推普來精準扶貧的最難啃的“硬骨頭”發(fā)起攻堅戰(zhàn),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qū)青壯年勞動力具備基本的普通話交流能力”。[詳細] -
堅持走中國語言扶貧之路
國家語言政策與扶貧減貧戰(zhàn)略在政策理念、幫扶對象與發(fā)展目標上的高度契合,使中國語言扶貧與國家扶貧減貧戰(zhàn)略實現了同心同向同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