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文物“活起來” 西藏完成了很多工作
10月8日,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文物事業(yè)發(fā)展成就新聞發(fā)布會公布,目前,西藏全區(qū)已調查登記的各類文物點446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73處,可移動文物達51萬件。
近些年,西藏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施西藏歷史文化挖掘工程,深化文物研究和考古成果的整理、闡釋和轉化,讓文物“活起來”。
眾所周知,讓文物“活起來”的核心是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的傳播水平。其中,觀眾的需求,就是文物“活起來”的基本要素之一。例如,在2022年7月,歷時5年的西藏博物館新館在拉薩開館,共有2700余件(套)文物展出,其中有600余件(套)文物首次展出。西藏博物館為了更好地宣傳介紹西藏文物,根據少年兒童的認知特點,在兒童體驗館開展了體驗藏文書法、觸摸仿制文物、藏式建筑拼圖等活動。據來自拉薩第七中學的邊巴同學介紹,體驗有很多新奇感,考古體驗也讓他埋下了考古夢想的種子。
拉薩的西藏牦牛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自西藏牦牛博物館開館7年來,通過多渠道征集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文物及標本藏品數量已達7070件(套)。截至2022年5月中旬,西藏牦牛博物館共接待參觀者達90余萬人次,線上展覽觀眾量達56萬人次,先后舉辦了25場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展覽,激發(fā)了廣大參觀者參觀西藏牦牛博物館的興趣……“活起來”的文物不但豐富了民眾的生活,還給廣大觀眾帶來了知識和享受。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物考古工作和博物館建設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2022年7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老專家回信,進一步指出了博物館的發(fā)展方向和歷史責任。
在西藏,為了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西藏各級文物單位協(xié)同國家有關部門積極開展工作,特別是在西藏文物保護基礎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績。
據統(tǒng)計,十年來,西藏文物保護基礎工作取得明顯提升,印發(fā)《西藏自治區(qū)邊境地區(qū)文物保護規(guī)劃》,編制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大昭寺、扎什倫布寺等一批全國重點文物單位保護規(guī)劃;成立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和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藏聯(lián)合工作站,實施30個館藏文物科技保護和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等監(jiān)測保護項目;在資金投入方面,國家累計投入資金17.16億元,實施131個文物本體保護維修項目,西藏自治區(qū)財政投入資金4億元,實施86個文物本體保護維修項目,極大改善了西藏文物的保護狀況;在文物考古發(fā)掘研究方面,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研究,印發(fā)《西藏考古工作規(guī)劃(2021—2035年)》……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字化技術在西藏的文物保護工作、博物館建設等領域廣泛應用。西藏各級文物部門不斷深化文物研究,并對考古成果進行整理、闡釋和轉化,加快推進建設文物資源數據庫和數字布達拉宮、智慧西藏博物館等5G+智慧文物項目,研發(fā)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211類1370種等。
目前,西藏正持續(xù)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在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西藏之路上努力前行。(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新時代西藏文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目前,全區(qū)已調查登記的各類文物點446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73處,可移動文物達51萬件。[詳細] -
文物傳世 精神傳承(看臺人語)
網絡紀錄片《我們的清明上河圖》講述文物保護工作者為守護經典、重現(xiàn)名畫不懈努力的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