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那么簡單
央廣網(wǎng)北京5月16日消息 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行動計劃提到,中小學校要結合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原則上應設置2個學分,有條件的高校可開設更多樣、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
支持全國和地方相關重點實驗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基礎性、前沿性和國際性研究。每學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yè)學校等學生至少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
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面臨哪些成長的煩惱?讓學生掌握哪些心理知識最為有用?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有什么意義?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蘇彥捷表示,人生中的任何轉折,都可能讓個體的心理面臨挑戰(zhàn),而任何時候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不解決,都可能會影響一生。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青春期是矛盾沖突較為集中的時期。由于在生理發(fā)育上的巨大變化,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與面臨的社會問題不相匹配,以及腦發(fā)育導致情緒系統(tǒng)和理智控制系統(tǒng)的不平衡,自身心理自然會受到較大影響。
而對于高校的大學生來說,除了自身生理上的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給其帶來心理問題。急劇變化的時代與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加上就業(yè)、考研等對優(yōu)質資源的競爭,大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焦慮和迷茫等心理問題。
心理學是對人的行為和心理規(guī)律的描述,無論是對自身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的認識,抑或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他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學習心理學不是為了掌握某些知識,而是要對普遍的心理現(xiàn)象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每一個個體以及降低不確定性。蘇彥捷強調(diào):“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身心健康實踐當中?!?/p>
“心理學講究個體差異”
心理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普遍性,即作為人類在心理上具有普遍特點;第二個層次是類別性,即某一群人具有相似的心理特點;第三個層次是個異性,即每個人都有區(qū)別于其他人的特點。
行動計劃中提及,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開設更多樣、更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蘇彥捷表示:“心理學特別講究個體差異,人和人之間雖然有共性,但也有特性,對不同人影響更大的點可能是不一樣的?!?/p>
因此,選修課根據(jù)個體差異更有針對性。如果不太清楚自己未來發(fā)展方向,可以選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課程;如果情緒上受到的困擾較多,可以選擇與情緒相關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在上了這些課程或了解規(guī)律之后,要真正運用到自己身上,針對自己所具有的特異性,實事求是地對學到的方法進行調(diào)整?!耙驗闆]有一個方案或方法能夠解決所有事情?!碧K彥捷說。
“好的家長是好售貨員”
孩子心理出了問題,家長自然很關心,但有時父母有些看似關心的行為,反而是在加重問題。比如,孩子并不希望家長過分關心考試分數(shù),這會給他們帶來緊張和壓力。
蘇彥捷表示,一個好的家長對待孩子應該像一個好的售貨員對待消費者?!安灰惺聸]事跟他說你干這個或干那個,好的售貨員應該是遠遠關注著你,你干什么都不覺得有人老管著你,但一旦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一抬頭想找個人,售貨員就出現(xiàn)了。”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太愿意向家長透露,家長要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當然,可以詢問孩子有沒有問題需要家長幫助,而不是直接戳中孩子焦慮的痛處,否則容易加重孩子的壓力。
監(jiān)制:郭靜
記者:鶴佳
編輯:羅江 馬千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