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臺北故宮文物損毀,這些流程出了錯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近期臺北故宮庫房中發(fā)生的瓷器損壞事件引發(fā)人們對文物庫房安全的關注。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及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日前在“立法院”證實,院內瓷器類文物歷年有359件修復記錄,其中破損成碎片的文物至少250件。通常公眾比較關注博物館展廳中的展品安全問題,而發(fā)生在庫房中的文物損壞事件,則是知之甚少,對于很多博物館來說,這種家丑也不會外傳。博物館庫房是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文物庫房安全涉及很多方面,包裝、陳列使用的柜子、架子、盒子、囊匣、紙、布等都關系到文物的安全。尤其綜合性博物館藏品眾多,包裝以及保管規(guī)范各不相同,在執(zhí)行過程中也會發(fā)生意外。最關鍵的是庫房工作人員要具備專業(yè)倫理以及很強的責任心,在靜默的庫房中必須小心翼翼面對文物,確保萬無一失。
違反了多個專業(yè)流程
臺北故宮近日被爆出有3件瓷器發(fā)生破損,一件是“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一件是“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至于第三件“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因人為疏失導致破損過程,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說,當時共有2名同事,1人從共裝有6件文物的錦盒拿取4件文物出來,并在未告知其他同事盒子內還有其他文物情況下,未將盒蓋扣上。吳密察說,另一名同事因此誤認為錦盒里的文物已全部拿出,“他看見盒底的布有些脫落,想黏回去,翻過來2個文物就掉出來,1個用身體擋住沒掉下去?!绷?個掉下去而致毀損的就是“青花花卉盤”。雖然博物館庫房中文物損毀事件時有發(fā)生,可是本次臺北故宮文物損毀事件從文物保管的流程來看是匪夷所思的。
臺北故宮藏品有瓷器、書畫、青銅器、玉器等很多門類,它們有不同的保存環(huán)境,通常被安置在不同的庫房中,并有不同的保存狀態(tài)。文物入庫登錄后,最重要的是保證文物的安全。庫房的溫度、濕度控制是基本的要求,此外,不同文物的安全保障各有側重點,如書畫要防蟲蛀等。具體到細節(jié),包裝直接關系到安全。不同的品類需要不同的包裝。書畫的包裝與瓷器的包裝完全不同,瓷器的包裝和青銅器的包裝也有差異。不同的包裝擺放方式也不同,不可倒置是必須要遵守的規(guī)定。
對于易碎的瓷器來說,大小合適的包裝盒或囊匣所具有的防震、防碎的要求非常關鍵。一個盒子中裝6件瓷器不是不可以,如果是相似的器型,比如都是器型不大的盤子或碗,也算正常。博物館處理這種包裝,一般是考慮到文物的關聯(lián)性,比如是一個墓葬中出土,或是同一位藏家捐贈,需要在同一個盒子中保存以防混淆。而對于那些沒有關聯(lián)性的瓷器或比較大的器型,應該是一個盒子裝一件更便于保存、移動或運輸,也更安全。顯然,一個盒子里面裝6件瓷器,它們擺放的上下關系都有可能影響到文物的安全。對于工作人員來說,必須知道這個盒子里裝有幾件文物。
流程錯,步步錯
臺北故宮事件的核心問題是一名工作人員沒有按照流程把盒蓋的扣子給扣上,另外一名工作人員不知道里面還有瓷器,把盒子翻轉過來。
修復包裝盒的底部,在里面有文物的情況下去裱糊是難以想象的。裱糊盒子底部本身就對其中的瓷器構成了危險。正確的規(guī)范應該是在裱糊的時候把文物取出來,修復完成之后再把文物放入其中,扣上扣子。
裝有6件瓷器的盒子倒置本來就是錯,蓋子不扣則是錯上加錯。這是一個執(zhí)行規(guī)章和工作流程的問題。博物館庫房中的工作人員必須注意到關聯(lián)文物安全的每一個細節(jié),否則一失萬無。從打開盒子不扣好扣子到倒置,一步錯,步步錯,最終釀成悲劇。
流程不執(zhí)行等于零
臺北故宮文物損毀事件是違反規(guī)章和操作流程的典型案例。在博物館中建立科學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從包裝到打開的方式、保存文物的環(huán)境以及監(jiān)控其保存狀態(tài),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詳細規(guī)范。包裝盒需要附帶特定的標識以提醒工作人員,尤其是一個盒子裝有多件文物,更應該有明確的標識,以顯現(xiàn)文物的數(shù)量、等級、狀況等,讓工作人員能一目了然知道里面是什么、數(shù)量多少以及其他情況。比如共6件文物,拿走1件還剩下5件,拿走2件還剩4件,工作人員對這種包裝內的文物應該有非常精準的了解。
當然,任何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與執(zhí)行是緊密聯(lián)系的。有嚴格的流程規(guī)范,還要很好地執(zhí)行才能確保文物的安全。不管如何包裝,如何提示,如何建立相關的流程規(guī)章,如果不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的話,文物安全的問題隨時都可能發(fā)生,特別是像瓷器、漆器等易碎的文物和藝術品,還有那些出土的已經埋在地下數(shù)千年的文物,其本身就容易損壞,必須用特定的包裝、專業(yè)的拿取方法,輕拿輕放。(作者陳履生為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小學教材也要“去中國化”?島內3家出版社教科書被要求重編
- 攻擊要說“丟石頭”,造謠形成“產業(yè)鏈”,綠營網軍“出征”內幕曝光
- 臺北發(fā)生嚴重車禍致一司機死亡 乘客欲毆打警察被開槍制伏
- 最新統(tǒng)計:臺北人口跌破250萬人大關 創(chuàng)38年新低
- 臺北市三車疑酒駕飆車追撞并意圖襲警 致一死一傷
- 臺媒:臺灣一軍人自拍裸照傳上網被長官發(fā)現(xiàn),被判拘役40天
- 臺灣新增16578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 新增40例死亡病例
- 統(tǒng)計顯示高雄近3年工資成長率為臺灣“六都”第一
- 臺灣警方破獲詐騙囚禁案 嫌犯持電擊棒施暴求職者
- 臺當局衛(wèi)生部門統(tǒng)計:臺灣每4人就有1人處于糖尿病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