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吸能量棒為何不建議兒童使用
近期,一種名為“鼻吸能量棒”的商品在網上熱賣,其外形是兩根棒狀的塑料管,可以直接插進兩邊鼻孔,里面多是樟腦、薄荷等成分,商家宣稱其可以“提神醒腦”“增強專注力”“純凈無毒”,甚至打出“學生黨適用”的廣告,吸引消費者。但是從藥學角度來看,家長應提醒孩子,少用或不用此類產品。
能量棒等同于鼻吸式風油精
“鼻吸能量棒”這名字雖然新穎,其實是舊瓶裝新酒。網上在售的多款鼻吸能量棒產品中,其成分都大同小異,以天然植物揮發(fā)油為主,比如,含有香樟樹提取物、天然薄荷醇、龍腦香樹冰片、桉葉精油等,它們具有提神醒腦、清新通鼻、驅蚊止癢的作用。
從成分和功效上來看,這些天然植物揮發(fā)油其實就是傳統風油精的成分。所以,大家可以把鼻吸能量棒等同于風油精類成分的鼻腔吸入給藥形式。
那么,傳統風油精是怎樣使用的呢?根據市面上一款風油精的藥品說明書(成分為薄荷腦、水楊酸甲酯、樟腦、桉油、丁香酚),其使用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外用,驅蚊止癢時涂抹于蚊蟲叮咬處、提神醒腦時涂抹于太陽穴、關節(jié)疼痛時涂抹于關節(jié)處;另一種是口服,常用于緩解頭痛和咽喉腫痛。不過,口服的用法比較少見,且用量有明確限制,一般一次4-6滴。另外,風油精在使用時還有幾個注意事項:孕婦和3歲以下兒童慎用;皮膚有燙傷、損傷及潰瘍者禁用;涂藥時注意不要將藥誤入眼內。
既然連風油精都不是百無禁忌,而是需要遵守使用規(guī)范的,成分與之相同的鼻吸能量棒又怎可隨意使用而不加約束。
揮發(fā)性成分刺激孩子鼻黏膜
風油精的使用有人群和用量的限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含有的揮發(fā)性成分具有刺激性。
揮發(fā)性成分是很多辛味中藥的活性成分,具有辛散除濕和行氣開竅的作用,能夠緩解氣滯濕阻所造成的不適。但這些辛散行氣的成分往往具有較強烈的刺激性,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例如,現代研究發(fā)現,人體過量服用薄荷油會造成胃腸道刺激反應(腹痛腹瀉)、神經系統毒性反應(頭痛昏迷)和肝腎損害等不良反應。生產薄荷腦的工人,由于長期接觸這些揮發(fā)性成分,也容易出現神經衰弱和皮膚刺激癥狀。此外,樟腦作為樟樹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據《中華本草》記載,樟腦大劑量內服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內服0.5-1.0克可引起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乃至興奮、譫妄等,內服2.0克可造成癲癇樣痙攣,而兒童攝入0.75克樟腦就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本草匯言》中稱樟腦“止堪敷涂,不堪服食”。同理,冰片、桉葉精油等揮發(fā)性成分,也是如此。
正是由于這些揮發(fā)性成分具有較強刺激性,會給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帶來風險,所以成人使用時應注意用法和用量,以外用為主,且不宜大量或長期使用,而對于兒童來說,使用限制只會更加嚴格。
說到這兒,大家也許會認為,鼻吸能量棒是以吸入為主,應屬于外用,又沒有內服,自然也“刺激”不到哪兒去。事實并非如此。
雖然都是廣義的外用,但皮膚接觸與黏膜接觸還是不同的,例如鼻腔黏膜、口腔黏膜、呼吸道黏膜等部位。因為黏膜與皮膚的生理結構不同,對外來物質的屏障作用和耐受能力也不同。由于黏膜更為脆弱,所以揮發(fā)性成分對于黏膜的刺激性更大、更明顯。舉個例子,藿香正氣水涂抹在皮膚上和喝下去的感受是不同的,口服時藥水接觸消化道黏膜,會帶來明顯的辛辣刺激感。
網上在售的鼻吸能量棒,其用法會使揮發(fā)性成分直接接觸鼻腔黏膜,兒童的器官組織尚在發(fā)育期,屏障功能有限,受到的刺激也會更強。而且,兒童在使用鼻吸能量棒時,由于無法掌握吸入的劑量和次數,也容易造成過度使用和濫用,加劇揮發(fā)性成分對機體的刺激性。
長期使用還需警惕成癮風險
值得重視的是,長期使用鼻吸能量棒來提神醒腦,還需警惕成癮的風險。一方面,這種藥物刺激形成的快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形成依賴;另一方面,當鼻吸能量棒成為一種流行的“時尚潮流”之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跟風模仿。在臨床上,曾經有患者因內服風油精產生成癮性,劑量從每次數滴逐漸增至每次5-6瓶,最多時每日內服達18瓶。最終,患者每隔一兩天就有強迫性覓藥行為,否則就會出現抑郁、嗜睡等類似毒品的戒斷癥狀。
總之,鼻吸能量棒不是藥品也不是醫(yī)療器械,既沒有明確的行業(yè)標準和質控措施,組成成分及其配比也不透明,還可能存在非法添加違禁物質的風險。因此,家長對兒童接觸此類產品應極為謹慎,我們建議,兒童少用或不用鼻吸能量棒,以避免植物揮發(fā)性成分對黏膜的刺激和長期使用暗藏的副作用風險。對于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或鼻塞等癥狀,家長應及時帶其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接受規(guī)范診療。
?。ㄗ髡撸褐袊嗅t(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金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