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本《中國傳世經典書法評鑒》問世
【光明書話】
作者:張善文(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古典文獻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著名文化學者、書法家、收藏家王念祥編著的《中國傳世經典書法評鑒》(七卷本)近日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就某種意義而言,這是當代書法界的一件可喜之事。
目前,書法類出版物頻頻可見,然多屬簡單地重印古代碑帖,而缺乏系統(tǒng)性、經典性與學術性之嚴密結合。王念祥先生傾十載之力,編纂此套大型書法集成,可謂彌補了這一缺憾。全書凡七卷:篆書卷、簡書卷、隸書卷、魏書卷、楷書卷、行書卷、草書卷,洋洋大觀。每卷精選歷代最具代表性的碑帖十種,卷首均附一篇對該書體的源流概述及藝術綜說,有考據,有評裁,立論新穎精辟。各卷所收碑帖,又逐一綴以釋文、注解、賞析,頗便廣大書法愛好者于臨習碑帖之余,了解這些書法文獻的內容寓意、學術價值,欣賞其藝術趣味。值得一提的是,依照傳統(tǒng)理念,人們習慣用篆、隸、楷、行、草概括中國書法的五種書體形式,茲編則將簡書、魏書單獨劃出,各列一卷,增入其中,使書體的產生形態(tài)與演變情實更加全面系統(tǒng),讀者于瀏覽觀閱之際,對我國書法之總體發(fā)展格局即可了然于胸,骎骎乎而向往之。
綜言之,此書之系統(tǒng)性,在于眾體兼?zhèn)?,珠貫棋布;此書之經典性,在于采擇謹嚴,精粹雄渾;此書之學術性,在于抒論精當,獨具卓見。合斯三性,儼然形成高標風格,自能挺拔獨秀于當代同類編著之林。尤其是“學術性”一端,誠屬本書之靈魂所在。全書七卷所附七篇專論,宛如一部中國書法簡史,涉及了書法源流、書法嬗變以及書寫規(guī)式等問題。王念祥先生認為,縱觀中國幾千年書法史,從結繩到象形,從契刻到六書,從甲骨到金文,從簡牘到隸變,從楷法到行草,又從秦之八體、漢之六書,延及權量、刻符、磚瓦、貨泉、璽印、封泥、蟲鳥等諸多形類,可謂紛紜繚轉,氣象萬千,而最終乃流歸于篆書、簡書、隸書、魏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七種形態(tài),此無非中國書法發(fā)展規(guī)律使然也。因此,今之學書者,當從篆、簡、隸、魏、楷、行、草各種書體中全面吸收書法營養(yǎng),只有通古今之變,才能鉤深致遠,捃摭精妍,有所建樹。此外,本書的學術內涵還體現于編者的諸多細微觀點,如對石鼓文的斷代、隸書的淵源、草書的獨立意義,以及傳統(tǒng)書法臨摹方式的誤區(qū)等諸多理論與實踐的品評,皆能提出大膽的見解,實甚難能可貴。
王念祥先生是集學者、書法家、收藏家于一身的文化名人,此前曾撰《明式家具雕刻藝術》《中國古硯譜》《明式木作珍玩》《明式家具珍稀老料珠串制作》《民間老剪紙》《古畫觀止》等十余部專書。治學之余,他數十載如一日地研探書法,遨游甲骨金文世界,揣摩碑刻墨帖精神,獨創(chuàng)金石篆刻書體,終成海內知名書家。我與他深交四十春秋,情同手足,知他博學多才,篤情豪邁,不屑追攀潮流,不肯依附學派,堅守思想與藝術的獨立自由,謂之“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而不為過。今觀此皇皇巨著《中國傳世經典書法評鑒》七卷,無疑洋溢著他獨到的審美情調與藝術個性,而此書的正式出版,其將嘉惠士林、津逮后學者必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