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核心技術助力大國重器
“要做就做世界領先、國內領先!”
“我們的研究都要瞄準國家重要需求。”
“這里的產品追求高性價比,要為國家省錢?!?/p>
在同內蒙古中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忠東交流的過程中,“國家”“領先”這樣的字眼頻繁出現,讓人不禁好奇:這里如何實現由破產重整到聚焦科技創(chuàng)新的華麗轉變,這樣一家隱于大漠的企業(yè)又是如何為大國重器的制造持續(xù)助力?
內蒙古中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位于阿拉善高新區(qū)巴音敖包工業(yè)園區(qū),這里生產的新型金屬材料能夠廣泛應用于軍工、航天、核工業(yè)等重要領域。而在這家專門和鋼鐵“打交道”的企業(yè)廠區(qū)內,卻看不到一根煙囪。5月17日,記者來到這里,只見廠區(qū)大門口不斷有運送原材料的卡車進進出出,廠區(qū)內是一片寂靜,顯眼的中盛科技先進金屬材料中試研發(fā)中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科研機構。
2018年開始,內蒙古中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把原先破產的化工企業(yè)進行重整,通過與上海交通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創(chuàng)新聯合體與中試基地,讓這里逐步發(fā)展成為“產學研用”循環(huán)經濟全產業(yè)鏈企業(yè)。
“在我們這里,金屬冶煉可以實現‘一鍵出鐵’和真空下‘一鍵出鋼’,產出的特種鋼性能比肩國際水準,而成本又大幅降低,這靠得就是強大的科技支撐。”徐忠東說。
什么樣的黑科技讓這里的金屬冶煉玩出新花樣?一項關鍵技術在這其中發(fā)揮著基礎性的作用。
這里有國內首條富氫冶金生產線,能夠生產出雜質含量極低的超純工業(yè)純鐵,從而實現以鐵為基礎煉鋼,碳排放量是傳統(tǒng)工藝的三分之一。這條生產線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雙還原劑低碳富氫冶金技術。
徐忠東解釋道:“這項技術環(huán)保低能耗的原因在于通常被用作燃料的焦爐煤氣被我們當做氣體還原劑使用,它所含有的一氧化碳和氫氣在800度的高溫下與鐵礦石等原材料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純鐵和水。在高溫下,二氧化碳會轉換為一氧化碳,水又會分解成氧氣和氫氣,這時我們會投入另一種固體還原劑焦沫,促進一氧化碳的生成,在持續(xù)不斷地反應中煉制出純度高達99.97%的純鐵。”由于碳含量極低,這樣煉制出的純鐵便不會被腐蝕和生銹,同時,以它為基礎生產特鋼的成本要遠低于以鎳等金屬為基礎的成本。
在高科技加持下冶煉出的鋼鐵是什么樣?能夠應用在哪些領域?陳列在研發(fā)中心展廳里的產品不僅給出了答案,更讓人心潮澎湃,感嘆中國制造的強勢崛起。
綜合性能指標國際領先的超級高強高韌特種合金鋼,強度高達2.0-3.0GPa級別,是能夠用作國防、軍工、航空器械防護、重大裝備等領域的重要基礎材料;
新一代核壓力容器用SA508 Gr.4N鋼,可以大大提升核反應堆的單機效率和使用壽命,助推我國在核電技術和材料的使用壽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高強耐蝕不銹軸承鋼能保證在600度高溫下性能不變,同時具備高強度高硬度、耐腐蝕、韌性良好等屬性,充分適應航空航天領域的特殊苛刻環(huán)境要求……
神奇的新材料躺在一方方展臺上熠熠生輝,凝結著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更承載著讓大國重器穩(wěn)立頂峰的重要使命。
“我們研制的新材料在民用領域同樣表現出色!”徐忠東走到展臺前,指著兩個綠色的“大家伙”向眾人說道。這是兩個400噸以上超大型挖掘機上使用的超強耐磨鑄造斗齒,看似結構簡單的零部件卻讓我國從前的超大型挖掘機制造面臨被歐美“卡脖子”的問題。
“隨著煤礦的現代化,大型挖掘機成為標配。我們研發(fā)的鑄造斗齒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使用壽命還比國際知名同類產品提升了30%!”徐忠東說。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凡是重器,必有靈巧自如的本色,凡是靈巧的技能,必有穩(wěn)如磐石的根基。難易、巧拙之間的碰撞,展現的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事實上,在阿拉善高新區(qū),這樣追求和探索還在更多企業(yè)輪番上演——內蒙古三友化學有限公司年產2000噸有機硅新材料項目所生產的高端涂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能用于軍艦和航母之上;內蒙古揚帆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生產光引發(fā)劑,該產品能夠有效推動UV新材料生產,實現進口替代;內蒙古環(huán)圣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0噸硅片及半導體CMP拋光液添加劑項目預計10月投產,產品之一是能應用于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的高尖端潤滑劑。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一項項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讓大國重器在大地蒼穹上,巧繪出璀璨奪目的印記。(記者 龐俊峰 劉宏章 柴思源 王坤 伊得力 馬駿馳 阿拉善日報融媒體 侍新元 阿拉善高新區(qū)黨群服務中心 郝麗 王鑫 曹明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