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防治走在網絡詐騙前面(人民時評)
原標題:讓防治走在網絡詐騙前面(人民時評)
“群眾能減少損失,我們打多少個預警電話、發(fā)送多少個預警短信都樂意”,在一位民警心聲的背后,是2021年國家反詐中心APP累計向群眾預警2.3億次的務實行動;“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在警示宣傳的背后,是全民參與、全社會反詐的強大聲勢;2021年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4.1萬余起,在數字的背后,是公安干警的不辭辛勞、不畏艱險。經過持續(xù)努力,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的網絡越織越密,有效保障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電信網絡詐騙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新型網絡犯罪。習近平總書記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遏制此類犯罪多發(fā)高發(fā)態(tài)勢,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近年來,除了公安機關不斷加大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力度之外,工信部部署開展“斷卡2.0”專項行動,清理涉詐電話卡;人民銀行開展行動,清理整治涉詐銀行賬戶;中央網信辦全力加強網絡技術反制,封堵涉詐網址;各地黨委政府切實加強源頭治理,嚴防形成詐騙窩點,強力清除涉詐黑灰產。各地區(qū)各部門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xù)開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實踐證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不能止于見招拆招,必須讓防治走在網絡詐騙前面。這些年來,騙術套路在不斷進化。而且,電信網絡詐騙背后隱藏著一條龐大的利益鏈條。上游非法收集辦理電話卡、銀行卡,提供公民個人信息、詐騙劇本,搭建技術平臺,中游通過引誘、恐嚇等辦法將目標引入圈套,下游為詐騙集團轉贓取現。尤其許多詐騙分子藏匿在境外,不同國家對電詐的監(jiān)管力度、法律規(guī)則存在差異,造成我國警方取證難、遣返難、打擊難。這些都是詐騙犯罪打擊治理工作任務艱巨繁重之所在,更加需要強化系統(tǒng)觀念、法治思維,注重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堅持齊抓共管、群防群治。
然而,困難再大,大不過決心。目前,從國務院部級聯席會議機制的制度設計,到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的法治支撐;從公安、金融、通信、互聯網等相關各方守土盡責的工作責任閉環(huán),到廣大人民群眾識騙防騙能力顯著提升,我們業(yè)已形成上下聯動、相互支撐的全國一體化打擊詐騙犯罪新格局,構建起全民反詐防騙新格局,為守護好群眾“錢袋子”夯實了基礎。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不斷提高反詐防騙的科技含量、智慧含量、創(chuàng)新含量,我們就能提升社會綜合治理水平。
再高明的網絡詐騙技術,也是利用人性弱點。我們在緊盯詐騙犯罪手法新變化、創(chuàng)新打擊之策的同時,還要著力營造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的良好風氣,引導全社會關注關愛觸網較少的老人、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唯有如此,才能鏟除滋生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土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