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4日電(張乃月 魏晨曦 孟湘君)步入2024,伊爾-76軍機遭襲“羅生門”、烏武裝部隊換將、頓涅茨克重鎮(zhèn)控制權易手……一系列事件將人們的目光再度拉向俄烏對峙前線。
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兩周年之際,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是:俄烏還要打多久?局勢拐點會在哪里出現?和平的曙光何時才能降臨?
就烏克蘭危機走向及對全球局勢的影響,中新網特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劉英、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研究員陳玉榮識局解惑。
軍事僵局持續(xù)
俄烏“失去了很多”
戰(zhàn)事不斷、人口減少、經濟衰退……作為歐洲的“糧倉”,烏克蘭大片的黑土地成為焦土,一些工業(yè)城市化成瓦礫。
多位專家都指出,烏克蘭“可能陷入了兩年來最困難的時期”。由于雙方在陣地戰(zhàn)、消耗戰(zhàn)中損失巨大,加上西方軍援遲遲無法到位,烏克蘭在軍事對峙中,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這場危機中也失去了很多。
莫斯科傳出巨大爆炸聲,烏軍無人機飛臨市區(qū),無人艇突襲俄黑海艦隊……星鏈、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的介入,給俄羅斯帶來不小打擊。
“在這場長達兩年的軍事僵局中,俄烏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标愑駱s說。
近日,頓涅茨克重鎮(zhèn)阿夫杰耶夫卡控制權易手,引發(fā)外界廣泛關注。烏軍宣布撤離該地后,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迅速祝賀俄軍取得重要勝利,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則承認,在前線面臨“極其困難”的處境。經此一役,局勢是否來到新的轉折點?
對此,劉英指出,“阿夫杰耶夫卡的易手從軍事層面上表明,經過近兩年的消耗戰(zhàn),俄羅斯相較于烏克蘭的綜合國力優(yōu)勢愈發(fā)明顯,而烏軍在后續(xù)兵員和武器裝備持續(xù)匱乏的情況下無法維持較長的戰(zhàn)線,被迫主動后撤?!?/p>
“在政治和國際關系層面,戰(zhàn)線的推進與俄羅斯在國際舞臺的主動權屬于正相關關系,同時,俄烏之間是否會?;鹑Q于俄羅斯與歐美方面的博弈?!眲⒂⒄J為。
大選年、大變化
俄烏“很難迎來真正的和談”
烏克蘭局勢的另一大變數是大選。2024年,俄、美都迎來大選年,為烏克蘭危機增添了許多變數。
陳玉榮和劉英指出,短期內,俄烏雙方矛盾難以化解,立即和談的可能性不大。而且,2024年恰逢大選年,影響和談的變量將密集出現。
“從烏克蘭的角度來說,這場危機是澤連斯基的一張‘牌’?!标愑駱s指出,按照計劃,烏克蘭應在2024年3月舉行大選,但在目前的戰(zhàn)時狀態(tài)下,選舉恐怕無法舉行。
她還認為,“對普京而言,拿下重鎮(zhèn)阿夫杰耶夫卡,是其尋求連任‘最好的業(yè)績’。俄羅斯需要乘勝而上,未必會停下來與烏克蘭和談。”
對于同樣在2024年面臨大選的美國,多位專家認為,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可能給俄烏局勢走向帶來更大的影響,但美國政局的不可預測性,會給本就復雜的局勢添上變數。
就目前的表態(tài)來看,拜登和特朗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分歧很大,拜登堅持“繼續(xù)支援烏克蘭來遏制俄羅斯”;特朗普則認為“沒必要支持烏克蘭”。
“美國是這場危機最大的受益方,既取得了極大的經濟收益,又加強了對歐洲國家的控制?!标愑駱s說,“這些都是有助于拜登2024年連任的政績,這種情況下,他不可能讓烏克蘭危機停下腳步?!?/p>
劉英則指出,雖然特朗普目前反對援烏,但這只是競選口號,能否真正實現,尚且存疑。
張弘也預測稱,如果西方世界沒有出現重大內部危機的話,在2024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結束前,甚至說在普京(未來)任期內,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外交、軍事上的對峙和對抗將長期存在,關系改善的空間相當小,俄烏間可以說很難迎來真正的和平談判。
這種類似于“冷戰(zhàn)”的狀態(tài),會逐漸“切割”全球格局。如果烏克蘭危機和巴以沖突不能在短期內得到管控,世界可能會變得更加雜亂,更加分裂,張弘總結道。
歐洲陷入多重焦慮
信任赤字“冰凍”大國關系
烏克蘭危機深陷泥潭已兩年,困局難解,也折射出美西方同俄羅斯前所未有的全球地緣政治大博弈。
張弘認為,俄羅斯與西方間的戰(zhàn)略對峙正在長期化、固化。尤其是從近期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出全球是否正走向“雙輸”的主題就或能看出,被卷入烏克蘭危機的歐洲在外交和安全上,陷入了多重焦慮。
寧可自己受損,也不讓敵人、不讓競爭對手得利,這正在成為西方國家思考的政策之一。這種趨勢反映出歐洲現在不僅陷入一種恐慌,對于全球秩序、全球性問題、地區(qū)熱點問題的思考,也在日益重新“冷戰(zhàn)化”,張弘指出。這說明,地緣政治危機導致全球合作、全球化進程受到了實質性的傷害。
他深入分析稱,現在俄羅斯與整個西方世界是零互動、無交流的,處于一種被孤立、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無論是慕尼黑安全會議還是歐安組織峰會等場合,美、德、法等國甚至拒與俄方代表同臺,這說明雙方已經陷入了一種深度的“信任赤字”狀態(tài),可以說是進入了“被冰凍”的大國關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