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易怒神經機制揭示
科技日報昆明11月7日電 (記者趙漢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往往易被激惹,表現為極易生氣、激動、憤怒,甚至有攻擊行為。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細胞通訊》發(fā)表研究論文,揭示了該病易激惹癥狀發(fā)生的神經環(huán)路機制,同時也為前額葉皮層神經元分類提供了新依據。
阿爾茨海默病是影響老年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其病因與發(fā)病機理十分復雜。臨床上,除認知功能障礙,抑郁焦慮、攻擊行為增加、節(jié)律異常、幻聽幻視等常伴癥狀,不僅嚴重地影響患者和看護人員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加速患者認知功能的減退,但其發(fā)生發(fā)展的神經環(huán)路機制尚不清楚。
此前研究發(fā)現,大腦前端的內側前額葉皮層在阿爾茨海默病病變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投射到丘腦、上丘以及腦干等端腦外區(qū)域的錐體束神經元,又重點調控攝食、攻擊、睡眠、情緒等非認知功能。根據投射和表達特征,這些神經元被分為A型和B型兩類,但它們在病變中是否存在不同的病理學變化、對精神癥狀的發(fā)生是否發(fā)揮不同作用仍待研究。
針對這些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家立課題組利用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發(fā)現兩類神經元的內在興奮性表現大相徑庭:以投射到丘腦為首的A型腦外區(qū)域的錐體束神經元,表現出內在興奮性增強和動作電位發(fā)放增加;而以投射到腦干為主的B型腦外區(qū)域的錐體束神經元,卻表現出動作電位容納能力降低和動作電位發(fā)放減少。其中,A型腦外區(qū)域錐體束神經元的興奮性增加,會導致模型小鼠攻擊行為增加,通過化學遺傳手段調控該類神經元的興奮性,可雙向調控小鼠的攻擊行為。
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對比兩類神經元轉錄組學的差異,將A型腦外區(qū)域的錐體束神經元電生理異常的機制定位于電壓門控鉀離子通道(Kv6.3),用免疫熒光、蛋白免疫印跡等手段可確定降低此類神經元的表達;并通過Kv6.3的過表達,可逆轉電生理異常以及攻擊行為增加。研究將有助于深入解析阿爾茨海默病神經精神癥狀的發(fā)生機制,并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