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冬奧會,古有皇家“冬運會”
今有冬奧會,古有皇家“冬運會”
博覽薈
《冰嬉圖》記錄了清乾隆年間的一次皇家“冬運會”,圖中表演者不僅能滑出優(yōu)美大型的圖紋,而且還展示出了豐富多樣的滑冰方式,如單人滑、雙人滑、多人滑等。
2月4日,北京冬奧會順利拉開帷幕,各項賽事正在展開激烈角逐。我國古代亦有著豐富的冬季冰上運動,如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瀚合畫的《冰嬉圖》,就記錄了清乾隆年間的一次皇家“冬運會”。據(jù)清代官員張廷玉等人所撰《清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五之“散樂百戲”記載,每年農(nóng)歷十月,于八旗及前鋒統(tǒng)領、護軍統(tǒng)領等管轄的兵丁中,挑選200名滑冰能手進行表演或競技,總隊員人數(shù)可達1600名。當年冬至后,皇帝會到瀛臺(位于北海大橋以南)等處觀看冰上運動。所有參與隊員均按八旗顏色順序列隊,在冰面滑行,并作出各種展示性動作,其技巧水準絲毫不遜于現(xiàn)代滑冰運動員。《冰嬉圖》里的“冬運會”項目主要有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上射箭等。
速度滑冰是以冰刀為運動工具的冰上競速運動。清代官員吳振棫所撰史料筆記《養(yǎng)吉齋叢錄》卷十四載有“冰鞵(xié,同鞋)以一鐵直條嵌鞵底中,作勢一奔,迅如飛羽……至有先后,分頭等二等,賞各有差”。該部分內(nèi)容描述了類似于速度滑冰的比賽場景:參與比賽的隊員們穿的冰鞋,由木制的鞋板,以及板底的單片鐵條組成,以減少冰上滑行的阻力;隊員們穿上冰鞋后,站在距離皇帝御用的冰床二、三里處,該位置為比賽的起點;比賽的終點則設在皇帝坐的冰床附近。比賽開始時,終點附近鳴炮一聲,起點附近亦鳴炮一聲,以示回應。隨后,隊員們爭先恐后地滑出起點,奔向終點。整個比賽過程不計時,先到者為勝?;实鄹鶕?jù)參賽隊員的成績由高至低,賜以頭等、二等獎賞。隊員的上述比賽過程,被稱為“搶等”?!侗覉D》里繪制的內(nèi)容與《養(yǎng)吉齋叢錄》中上述記載有著相似之處:皇帝坐在冰床內(nèi),觀摩隊員們競速。盡管整個場景有表演賽的氛圍,但是單人滑行的隊員,一個個飛馳而行,猶如做“搶等”之舉。而乾隆帝在《冰嬉圖》卷尾所作《御制冰嬉賦有序》中,亦有“閃如曳電,疾若奔星”的描述,可反映隊員們滑冰速度之迅疾。
花樣滑冰即隊員通過腳底的冰刀,在冰面上劃出圖形,并表演出跳躍、旋轉等具有難度的動作?!侗覉D》作為清代宮廷大型冰上運動的記錄,圖中表演者不僅能滑出優(yōu)美大型的圖紋,而且還展示出了豐富多樣的滑冰方式,如單人滑、雙人滑、多人滑等。單人滑的隊員,或作各種舞姿,如金雞獨立(單腿站立)、鷂子翻身(身體后仰,做側向翻身狀)、鳳凰展翅(身體前傾,雙臂張開)等;或作雜耍表演,如舞刀、揮劍、耍棍、張弓、擲槍、揚旗、弄叉等。雙人滑的隊員,或一人斜伸長矛,矛端部立一小隊友,做上下向平衡狀;或一人豎舉竹竿,竿頂有小隊友側靠,做左右平衡狀;或一人平舉長棍于頭頂,棍中立一小隊友,做搖旗動作等。多人滑的隊員,或兩名隊友相互摟肩,并滑前行,第三名隊友立于二人肩膀之上,雙手搖旗;或一名隊友前后向伸臂滑行,左右肩膀各有一名小隊友站立,單手搖旗;或一名隊友雙手向兩側伸平,左右手臂上各坐一小隊友,第三名隊友與之頭頂相對,做倒立姿勢等。所有表演者動作和諧有趣,團隊成員配合默契,而隊員們嫻熟穩(wěn)健的滑冰動作,也反映出其精湛的冰上運動技藝。
冰上射箭在古代被稱為“轉龍射球”?!娥B(yǎng)吉齋叢錄》卷十四載有“又繼以轉龍射毬(球)……一射天毬(球),一射地毬(球),中者賞”。即轉龍射球比賽人員分為若干組,每組包括成員3名:1名成員背部插著旌旗,在前面帶路;2名成員手持弓箭,跟在后面。參加比賽的小組可達200個,他們按八旗的顏色順序走隊,在冰上做盤旋曲折狀滑行,遠看猶如一條蜿蜒游動的巨龍。排在隊伍最后的是一名手執(zhí)彩旗的小隊員,遠看恰如龍尾。另在皇帝冰床的前方不遠處安有木制門架,門架橫梁正中懸掛2個毛皮球,上面的稱為“天毬(球)”,下面的稱為“地毬(球)”。當轉龍隊伍行進至門架附近時,其滑動速度加快,2名射手分別瞄準天球和地球,張弓射箭,射中者會得到皇帝的獎勵。射者所用的箭多為“骲(bào)箭”,即用木或骨做成的箭,且箭頭帶孔,射箭時可發(fā)出聲音?!侗覉D》所繪內(nèi)容類似于此,但表演賽的氛圍更濃:每個小組包括1名旗手、1名射手和1—3名表演人員,且門架上僅懸掛天球;轉龍隊伍在行進過程中,既有射球人員,又有表演冰上雜耍的人員,呈現(xiàn)出熱烈有趣的生動場景。
綜上可知,《冰嬉圖》里的古代皇家“冬運會”,呈現(xiàn)出豐富的冰上運動類型,集競技性與欣賞性為一體,反映了我國古代濃厚的冰雪運動文化內(nèi)涵。
?。ㄗ髡呦倒蕦m博物院研究館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