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你不知道的亞運事:卡巴迪、龍舟、藤球怎么比?亞運項目竟然比奧運還多?
新華社杭州9月14日電(記者趙建通)一共有40個項目的杭州亞運會將于9月23日開幕,其中的卡巴迪、龍舟、藤球等項目引發(fā)不少體育迷的好奇。這些相對較少出現(xiàn)在綜合性體育大賽里的項目怎么比?相較于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32個運動項目,為何杭州亞運會的項目數(shù)量還要更多一些?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卡巴迪是一個陌生的運動項目。它起源于亞洲民間,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風靡于西亞、南亞一帶。
卡巴迪比賽規(guī)則類似“老鷹捉小雞”。一場卡巴迪比賽中有兩支隊伍,比賽開始前雙方站在各自半場,攻防次序交替進行。進攻的一方派出一名隊員進入對方半場發(fā)動攻擊,同時需要不間斷地喊唱“卡巴迪”,進攻隊員觸碰一名或多名防守隊員并順利返回己方半場,則被觸碰到的隊員全部下場,同時進攻隊復活相應人數(shù)上場(場上最多為7名隊員)。反之,如果進攻隊員中斷喊唱或被對手抓住,未順利返回己方半場將被罰出場,對方得1分且復活一名隊員。
雖然卡巴迪的規(guī)則不難理解,但要想練好這項運動并沒有想象中容易,它對運動員的力量、體能、敏捷性等要求很高,是一項非??简瀳F隊綜合能力的運動。
龍舟是中國傳統(tǒng)體育活動。關于龍舟的起源,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之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如今,全國多地已經(jīng)不僅僅將賽龍舟限定在端午節(jié)期間,而是擴展成幾乎全年都能比的賽事活動。
在杭州亞運會的龍舟比賽中,龍舟必須配備龍頭、龍尾、鼓、舵,以此保持中國民俗傳統(tǒng)。比賽時,每支隊伍都需配有鼓手1人、舵手1人、劃手10人、替補隊員2人。參賽各隊在各自賽道內(nèi)同時起航,以龍頭最前沿到達終點先后順序決定名次。
與卡巴迪、龍舟相似,藤球也是先在亞洲某個地區(qū)流行然后逐漸擴展開來的運動。藤球類似我國民間的踢花毽子。運動員需要運用腳腕、膝關節(jié)等部位同時夾、頂球,不讓球落地。藤球跟排球比賽也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以腳代手,所以又叫“腳踢的排球”。
除了以上三項亞洲特色運動,杭州亞運會還有電子競技、武術、橋牌、棋類等“非奧”項目。
與此同時,杭州亞運會與巴黎奧運會交集其實更多。很多體育迷認為,這次亞運會上的乒乓球、跳水、羽毛球比賽已經(jīng)堪稱“奧運級別”的對決。此外,根據(jù)亞運會項目設置的規(guī)則,田徑、籃球等比賽還將作為巴黎奧運會的預選賽進行。
總體上來講,杭州亞運會項目設置是以巴黎奧運會項目為基礎,加上一些亞洲地區(qū)的特色運動。這些特色的“非奧”運動在亞運會上如果能夠大放異彩,對該運動在國際范圍內(nèi)的推廣普及是大有裨益的。畢竟按照目前國際奧委會的規(guī)定,一個項目要被列為奧運會項目,首要前提是必須在至少75個國家和地區(qū)廣泛開展。
卡巴迪、龍舟、藤球這些運動雖然目前尚為小眾,但未來也并非沒有走向更大舞臺的可能。從亞運到奧運,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杭州亞運會丨亞運“薪火”邂逅“山海水城”
- 新時代中國調(diào)研行·黃河篇|描繪黃河生態(tài)新畫卷——黃河沿岸水保護見聞
- 我國發(fā)布新版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12月1日起正式簽發(fā)
- 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中國民族舞蹈鋼琴藝術指導人才培訓》結業(yè)匯報在京成功演出
- 黃河流域九省區(qū)合奏“非遺新曲”
- 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青年演員是戲劇更好發(fā)展的希望
- 歌劇《拉克美》亮相國家大劇院
- 音樂劇《江姐》在重慶首演 紅梅贊歌頌英魂
- 【文化評析】“形神兼?zhèn)洹?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 歷史與未來交融:北京石景山文化地標的復興與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