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里分出幾條路 我想依次涉足
米蘭·昆德拉曾寫道:“我之所以有多幅面孔,是因為當時我年輕,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也不知道該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币赃@段話為開頭談論我的實習經歷或許稍顯做作,但若為了引出這段實習的主要動機——我的茫然與急于擺脫這種茫然的心情——則再恰當不過。
大一入學后,我參加了學校的雙學位項目。我曾不無自豪地想:“這是黃色的樹林里分出的兩條路,而我們有幸可以同時去涉足。”直到大二寒假,我才逐漸意識到:自己必須作出一個方向性的選擇。在象牙塔里是看不清現(xiàn)實世界的,于是,我決定去“蹚一蹚水”。
我的目的只在于先體驗一下法學方向的實務,所以沒有一心要去“紅圈律所”,而是選在了家鄉(xiāng)山東煙臺的一家律所。且不論實習本身的舒適度,最起碼這讓我可以考駕照、陪家人都不耽誤。通過自己投遞郵件,我叩開了這扇大門。后來的帶教律師告訴我,一般情況下,他們是不會接收外來的短期實習生的,但他很欣賞大學生自己出來找實習的精神,于是為我作保,讓我這個假期直接掛在他名下。
這絕對是一次“非典型實習”,這里的“社會”,似乎有點“太不險惡”了。在想象中,實習或多或少會打擊我被想象美化的理想主義。更何況,部分律所對實習生的“壓榨”早已名聲在外。從我走進律所,看到里面竟然養(yǎng)了一只3個月大的小貓開始,就知道,這里或許跟之前想象的不一樣。我每天都能從律師們那里學到新東西,帶我的律師助理姐姐第一天就送了兩袋零食;他們從來不會讓我一個人拿所有的包,雖然我總是主動想要如此做;每個人見面都會花時間微笑和點頭致意,早上見第一面會愉快地說“早”。
漸漸地,見聞越來越多,收獲慢慢沉淀,我對之前聽聞的那些職場現(xiàn)象也有了切身的反思。在以前的我看來,幫領導沖咖啡或者做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雜活兒”,比如整理錄音稿,實在是“自降身份”,討好而茍且。
現(xiàn)在,我的評價有了更豐富的層次。是助理姐姐教會我沖咖啡的,學會以后第二天早上我就在上班前給她沖好了一杯。在研磨咖啡粉、沖泡、加冰塊等一系列操作過程中,我想起的是她自然地攬著我往便利店走,說“請你吃個好吃的”;在幫帶教律師收集信息的時候,我想起的是他那個下午愿意花兩個小時將他的職業(yè)選擇過程和一路的心得娓娓道來,勸我去遍歷千山,尋找自己最喜歡的領域。
我也曾思考,自己是不是被職場文化馴化了,但至少為這些幫我如此多的人們做事的時候,我沒有感到憋屈。助理姐姐那天嘗了一口我沖的咖啡,笑嘻嘻地說:“也太好喝了吧!”
當然,自己所處的“水域”有些特殊,不能管窺蠡測。帶教律師從大一開始,在法院、檢察院、公司法務、律所等地實習了一圈,最終在大三快結束時確定要做律師,一直到今天再也沒有變過。他還提醒我,別的律所會有很多不同。于是,我在這一段實習中明確了未來的計劃:遍歷法院、檢察院、公司法務,再找一家管理模式不同的律所。
走出校園、利用空閑時間實習,并不是為了打工賺錢。要說給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鋪路,也還有些太早。相比之下,在探索中破除迷茫才是更重要的收獲。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了兩件事:首先,樹林里分出了好多條路,我們或許不能同時去涉足,但實習讓我們有機會依次涉足,找到未來的方向。其次,每一條道路走下去,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不同的路。也許,沒有哪個行業(yè)可以完全同化一群人,在“到底活成什么樣子”這方面,有著比我想象中更多的自由,比如在律所里養(yǎng)一只到處閑逛的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