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建成交通運輸行業(yè)自然災害數據庫 掌握相關風險信息
央視網消息:2月1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記者問,這次普查當中,在交通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情況和新信息?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局長吳春耕介紹,在這次普查過程中,交通運輸部主要負責對公路、水路承災體的基礎設施屬性信息以及自然災害風險信息進行全面普查。
目前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立足全覆蓋,摸清了風險底數。普查調查了全國528萬公里的路網線路、橋梁、隧道、高邊坡,還有全國1.5萬余公里三級以上的內河航道和所有的沿海萬噸級及以上泊位、內河千噸級及以上泊位,在公路、水路行業(yè)實現了全覆蓋。采集了公路水路基礎設施屬性信息是434萬條,調查出影響公路水路的自然災害風險點22萬余處,形成了一套交通運輸行業(yè)自然災害風險區(qū)劃圖,建成了一個交通運輸行業(yè)自然災害數據庫,全面掌握了公路、水路設施屬性數據信息以及自然災害風險信息。
二是立足打基礎,健全了標準體系。按照國普辦統一部署,強化責任落實和任務推進,充分挖掘相關數據成果,特別是針對公路水路的行業(yè)特點,匯集行業(yè)技術力量,先后編制7本自然災害風險調查、評估、防治等一系列的技術指南和規(guī)范,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科學實用的普查實施方案和技術標準,進一步健全了交通運輸行業(yè)自然災害防治的標準體系。
三是立足上水平,提升了防治能力。充分調動交通基層一線隊伍,特別是管養(yǎng)隊伍參與普查工作,加強技術宣貫和培訓,全國超過14萬基層干部職工參加了培訓,有效保證了普查的質量,強化了全行業(yè)防災減災救災意識。同時,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原則,印發(fā)了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公路水路承災體普查成果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分類分批開展成果的應用,強化災害風險全過程管控。
下一步,按照統一部署,進一步做好評估與區(qū)劃成果完善,數據庫建設和互聯互通等相關工作。同時,進一步深化拓展普查成果在交通運輸行業(yè)的應用,加強自然災害風險防控,建設完善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全面提升交通運輸行業(yè)防災減災抗災水平,持續(xù)提高人民群眾出行的滿意度、安全感和幸福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