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黎錦 指尖傳承
光明日報記者 王曉櫻 陳怡
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qū)海南單元,攝影記者李天平正駐足在展臺前,用相機定格眼前的三幅黎錦展品。
李天平來自海南,這些美麗織錦,對他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物件,但每見一次,他總會忍不住按下快門,記錄下這經緯交錯間的美。
“左右兩幅黎錦中的鳥名叫甘工鳥,在我們黎族民間傳說中象征著愛情;稻穗和魚,都意味著豐收。中間這幅黎錦的主角是一個小女孩,她戴著漂亮的頭飾和耳飾,身邊還有小花、小草、小雞、小鹿,足見其生活無憂無慮、非常幸福?!崩桢\展品制作人、東方東河金鑫黎錦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符會三向記者介紹創(chuàng)作靈感。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黎族傳統(tǒng)紡染織繡技藝,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代,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黎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黎錦圖案是黎族各方言的標志符號,生動體現(xiàn)了黎族的生產活動和民俗風情。黎錦的圖案以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為主,或記錄黎族同胞生產生活的所見所聞,或表達他們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精神追求。
這些年,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黎錦技藝迎來了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展出的這三幅作品,也展示了黎錦技藝從傳承到創(chuàng)新的歷程。且聽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副會長陳曉玲娓娓道來:“右邊這幅作品所用的鳥紋、魚紋、水波紋,都是傳統(tǒng)黎錦常見的紋樣,配色是經典的黑色為主、咖啡色為輔;左邊這幅的主要紋路仍是鳥紋,但配色更大膽,大面積使用了蘇木染的紅色;至于中間那幅,創(chuàng)新的步子就邁得更大了,圖案中小女孩的裙子是收腰的,這在傳統(tǒng)人形紋樣中并不多見?!痹趧?chuàng)新中兼顧當代審美,又不為迎合市場丟失原有的韻味,正是黎錦技藝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始終不變的追求。
黎錦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僅僅體現(xiàn)在圖案和配色上。為了進入更多人的視野,符合不同群體的生產生活需要,黎錦的功能也在不斷豐富?!耙哉褂[右邊的黎錦為例,原本多被黎族未婚女子用作頭巾。但現(xiàn)在我們的設計,不再局限于此。只要你喜歡它,無論是用作茶席、圍巾,還是用作床旗、古琴蓋布,都非常合適?!焙D鲜|方市文化館副館長王秀蓉說。
這些年來,黎錦技藝的生產性保護成效顯著。在黎族同胞分布較廣的五指山、保亭、白沙、東方等市縣,為傳承提供場地保障的黎錦技藝傳習館多了起來,能讓手藝人增收致富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也多了起來。黎錦手提包、零錢包、書簽……這些文創(chuàng)產品,成為別具特色的伴手禮。
“愛黎錦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古老技藝不僅不會失傳,還會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煥發(fā)出更多光彩!”符會三信心滿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