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80周年 中國詩歌學會舉辦學習座談會
近日,中國詩歌學會召開“投身偉大時代、熱情謳歌人民、攀登文學高峰——重溫《講話》學習座談會”,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80周年。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重溫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學習了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全國文藝座談會并發(fā)表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的重要思想和論述,以新時代新征程為坐標,共話新時代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暢談新時代作家、詩人應具備的時代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應保有的人民觀、價值觀、大局觀。
楊克會長在發(fā)言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是中國詩歌學會賡續(xù)的紅色傳統(tǒng)。新時代詩歌寫作要朝向人民,朝向大地,著眼于人民關心的題材內容,讓詩大踏步走到人民大眾當中。
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兼秘書長王山表示,中國詩歌學會正在推動詩歌“破圈”計劃,建構時代與詩歌關系新秩序,讓詩歌更好體現(xiàn)出人民性。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曹宇翔認為,詩歌與時代的關系,是時代和人民的關系。寫當下波瀾壯闊的時代進程,寫一個民族的精氣神,寫山河之美,寫人民奮斗和創(chuàng)造之美,寫真摯情感之美,寫精湛技藝之美,詩歌才具有藝術的共情力量。
中國詩歌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金石開談道,八十年前,《講話》就旗幟鮮明地指出“為什么人(創(chuàng)作)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強調了文學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詩人是生活的參與者,而不是生活的旁觀者。詩人要理解“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的深刻內涵,在真正的生活現(xiàn)場中寫出抵達人民內心的作品,重新建立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
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符力回顧了《講話》發(fā)表以來,延安出現(xiàn)的好作品以及所呈現(xiàn)出的文藝繁榮新景象。符力表示,80年后的今天,重溫《講話》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叮囑;中國作協(xié)張宏森書記指出,《講話》中最核心的“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觀點,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相互呼應,彼此作用。這就回到了文藝作品和時代的關系,回到了時代和人民的關系。
此外,在本次座談會上,詩人洪紹乾、趙琳、朱思瑩、汪尋洲等一些新一代年輕詩人發(fā)表了各自的感悟,就青年文藝工作者的擔當和責任暢所欲言。(木?。?/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