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何以煥發(fā)新光彩(科技賦能藝術)
修復電影既提供了新的公共文化產品,豐富了電影市場供給,也讓今天的觀眾得到經典文化的滋養(yǎng)
“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痹谖覈撞亢诎邹D彩色4K修復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向戰(zhàn)友們的深情告別催人淚下,色彩讓英雄形象彰顯溫度與神采,信仰具有了穿透歲月的力量。
在慶祝建黨百年的光影畫卷中,紅色經典書寫了重要的一筆。2021年4月開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yōu)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動”在全國開展,48部紅色經典影片以修復版的形式,讓觀眾重溫紅色記憶。這一切,都得益于當今電影數字修復技術的進步和整個電影修復行業(yè)的辛勤勞動。
老電影保存了文化記憶,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的重要載體之一。作為老電影載體的膠片,本身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隨著數字電影時代的到來,膠片電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然而,膠片電影不僅是藝術作品,同時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正如一位觀眾留言所說:“修復的不只是一部電影,而是幾代中國人的記憶?!?/p>
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100多年來,電影的發(fā)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新技術讓電影釋放新魅力,也帶來新的電影美學。電影修復同樣是藝術與技術融合的產物。黑白轉彩色4K修復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電影修復從2K分辨率、4K分辨率、單聲道轉化5.1聲道,再到今天黑白轉彩色技術的又一突破。該片修復耗時7個多月,上百人參與,修復了16.5萬幀畫面,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機交互式AI(人工智能)上色,加上人工逐幀做精細化調整,使之最終呈現大銀幕。
成功的修復,不僅在于恢復原貌,更能讓經典煥發(fā)新的生命力。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xù)繁榮,需要多元化優(yōu)質作品的支撐。修復電影既提供了新的公共文化產品,豐富了電影市場供給,也讓今天的觀眾得到經典文化的滋養(yǎng)。隨著越來越多修復版電影重回市場,經典電影的觀眾緣被一次次證明。有不少重映的修復電影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海上鋼琴師》在2019年創(chuàng)造了過億元票房;前兩年上映的《天堂電影院》《阿飛正傳》票房也相當可觀;誕生于1983年的經典動畫片《天書奇譚》經過修復也于前不久以新面貌與觀眾重逢,超70萬人次觀眾為重溫經典買單。國內各大電影節(jié)展映期間,修復影片“一票難求”更是常態(tài)化盛況。
修復成果規(guī)?;宫F的背后,是中國電影修復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和修復技術的不斷突破。近年來,電影修復的新生力量不斷涌現。自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復工程啟動以來,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科研所、中影數字基地、上海電影技術廠、西影集團、珠影集團、八一廠等單位逐漸組建修復團隊。近幾年,央視頻、愛奇藝、百度、咪咕等網絡平臺和社會力量,以及廈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也加入修復工作當中。去年,集約化修復基地在全國出現,跨地域、跨行業(yè)的聯動,有望大大提高修復效率,提升修復質量,降低修復成本。
電影的生命力在于不斷放映,經典也在與一代代觀眾的重逢中釋放魅力、賡續(xù)文化。修復電影是傳承經典,也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但修復電影不能僅僅止步于保護和上映,圍繞經典IP還可以進一步開發(fā)周邊產品,打造滿足當代消費者多樣需求的公共文化產品。當然,修復電影進入產業(yè)流通仍有亟待打通的環(huán)節(jié)。如何進一步擁抱電影市場,實現跨屏聯動、放大社會效益,是行業(yè)和產業(yè)需要求解的命題。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fā)布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fā)展規(guī)劃》,“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fā)展道路,進一步提升國產影片創(chuàng)作質量,健全電影產業(yè)體系,增強電影科技實力,提高電影公共服務水平,擴大電影國際影響力,助力電影強國建設”。電影是藝術和科技的結合,包括修復技術在內的新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必將推動中國由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任姍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