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學書寫
作者:張陵(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
作家潘靈、段愛松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獨龍春風》(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題材獨特、內容精準、主題突出。作品以豐富詳盡的真實材料,生動梳理獨龍族艱難困苦的歷史,深刻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獨龍族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下,翻身解放,從原始社會狀態(tài)直接過渡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開始創(chuàng)造美好新生活的歷史進程。
獨龍族是世代生活在云南邊境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那里山高水險,與世隔絕,偏僻封閉?!暗陡鸱N”的生產狀態(tài),讓獨龍族人民常年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極度貧窮的苦日子。由于地處偏遠,條件惡劣,生產力低下,再加上新中國成立前外界的歧視、壓迫和剝削,要發(fā)展經(jīng)濟,讓獨龍族人民真正過上好日子,似乎成了一件難比登天的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條件,想方設法調動各方面資源,推動生產力進步,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獨龍族人民生活。然而,由于惡劣的地理環(huán)境和復雜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獨龍族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仍然嚴重滯后,人民生活依舊十分貧困。
《獨龍春風》重點反映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個“直過民族”以無畏的勇氣、昂揚的精神,參與擺脫貧困的偉大斗爭,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邁進了小康社會,走上了一條鄉(xiāng)村振興的發(fā)展幸福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范本。作品講述了這個“直過民族”如何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指引下,實現(xiàn)了兩次大跨越的精彩中國故事。
這部作品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丢汖埓猴L》站在我們黨百年歷史的高度,從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進程的思想層面,來認識獨龍族擺脫貧困的斗爭,認識獨龍族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從而深刻反映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人民至上的發(fā)展思想,講清楚了一個基本道理,那就是只有中國共產黨,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一個不能少”地把全體人民帶進幸福的小康生活。獨龍族這個只有幾千人口的“直過民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正是沐浴在黨的春風里,過上幸福富裕的新生活。有了這種大歷史觀、大時代觀,作品的立意就站到了時代思想的高地。
作品生動描寫了獨龍族人民用幾十年的努力,把“擺脫貧困”思想化為改變自身命運的生動實踐,從而表現(xiàn)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時代精神。作品抓住這個思想之魂,把獨龍族人民的精神,放到全國脫貧攻堅大格局,放到世界反貧困斗爭大格局中來表現(xiàn),彰顯了獨龍族艱苦奮斗的意義,也揭示了“擺脫貧困”思想深刻、深遠的意義。
《獨龍春風》生動描寫了一大批在新時代新社會成長起來的獨龍族人的故事,塑造了他們?yōu)榧亦l(xiāng)人民謀幸福的奮斗者形象,充分展示了獨龍族人民雖然身處邊疆,卻不忘自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立志守邊衛(wèi)國,體現(xiàn)了對新中國新時代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生動的教材。如獨龍族早期知識分子孔志清,在舊社會,他曾為獨龍族人謀求自由幸福四處奔波,但都徒勞無功。新中國成立后,他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新社會,擔任獨龍江區(qū)區(qū)長,工作盡心盡力。20世紀50年代,他被選派到北京參加中央民委擴大會議,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促成周總理代表中央把這個被舊社會污名化的少數(shù)民族正式命名為“獨龍族”。另一位代表,便是新時期的“老縣長”高德榮。這位貧苦出身的獨龍族共產黨人,把一生都獻給了獨龍族擺脫貧困的崇高事業(yè),退休后繼續(xù)駐扎在獨龍江河谷,跑工地、進農家,帶領百姓想方設法打通獨龍江鄉(xiāng)通往山外的唯一公路,實現(xiàn)獨龍族整族脫貧,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群眾家中,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前夕,他還獲得“人民楷?!睒s譽稱號??梢哉f,他就是獨龍族的時代傳奇英雄。從孔志清到高德榮,我們可以清晰地讀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形象,反映著獨龍族的前世今生,表現(xiàn)著獨龍族的經(jīng)濟繁榮、社會發(fā)展、文化進步、人民幸福,代表著包括獨龍族在內的中國各民族團結如石榴籽般“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前進力量。
《獨龍春風》寫出獨龍族人民的苦難歷程,也寫出獨龍族人民的創(chuàng)造精神,還寫出“直過民族”的時代進步,更寫出獨龍族人民邁向新的偉大征程的精氣神,從而使得作品格局得以拓展、思考得以深化、主題得以升華,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為民族工作付出的艱苦努力和樹立的光輝典范。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3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